眼下,正值采摘春茶的大好時節,鹽津縣灘頭鄉生基村的茶園里,新芽吐綠,茶香四溢,茶農們正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撥春茶?,F在,請跟隨記者的鏡頭,一起到茶園里去看一看當地茶農采摘春茶的忙碌情景。
記者艾欣:春風送暖添新綠,又是一年采茶時?,F在,我們來到了鹽津縣灘頭鄉生基村的萬畝茶園里。眼下又到了春茶采摘的時節,我們透過這一排排茶樹叢,可以看到茶農們忙碌的身影,靈巧的雙手正在不停地采摘著搖錢樹上的金葉子,茶農們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生基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。趁著大好天氣,不少苗族同胞一大早就背上茶簍走進了茶園,開啟了新一天的采茶工作,他們熟練地采著茶葉,還唱起了苗族山歌,表達心中的喜悅?!蔽业募亦l在高高的大山上,沒有人知道它有多美。我的家鄉有香甜的美酒,沒有人知道它有多甜,朋友們吶,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家鄉做客”。
碧綠的茶山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格外顯眼,身著苗族服飾的阿哥阿妹穿梭于茶樹之間與身后的青山交相輝映,儼然一幅豐收的美麗畫卷。
茶農朱世花家里有20多畝茶樹,春茶開采前,她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。乘著好天氣,她也加入到了采茶隊伍當中。只見她們的雙手在茶樹上靈活地移動,手到之處,小小的嫩芽被摘下,又被快速地投入腰間的竹簍中。采摘下來的茶葉單芽粒粒分明,還散發著淡淡的茶香。
記者艾欣:大姐像您的話,一般早上是幾點鐘過來采茶呀?朱世花:早上七點采到晚上的七點就是(到)天黑了嘛,然后我們中午中途不休息,一天采12個小時。記者艾欣:那像這樣的話,一天能夠采多少斤茶葉呢?朱世花:一天初茶能夠采三四十斤,然后細的米米茶就只能摘五六斤,摘得慢的就只能摘三四斤。艾欣:像最近的茶葉價格是怎么樣呢?朱世花:米米茶就是細的茶70到80一斤,粗茶就是二三十也有,十幾塊也有。
茶農吳應鑫,十多年前就開始種茶葉,說起產業種植帶來的好處,她高興的合不攏嘴。
茶農吳應鑫:我們家就是有二十畝茶葉,然后每一年收入的話就是五六萬到七八萬。然后我們就靠這個茶葉來生活,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出去了,但是我們還是留在家里面管理這個茶葉。
生基村屬于高寒山地,茶葉種植歷史悠久,茶葉種植區海拔高1100米左右,山間云霧繚繞,雨水充沛,氣候溫潤。獨特的自然條件,特別適合茶葉種植。
生基村村干部趙晨秀 :我們生基村特別適合種植茶葉,發展到現在,受益群眾多達1700多人,依靠茶葉種植我們村好多群眾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。
過去的生基村由于交通不便,信息閉塞,種茶科技含量不高,長期處于粗加工或半粗加工狀態,有好茶也賣不出好價錢。近年來,隨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強勢推進,生基村對原有茶園進行提質改造,并在尋找市場和創茶葉名優品牌上狠下功夫,相繼推出《苗嶺碧芽》,《毛尖》,《云津紅》,《貢茶》,《黃金芽》等品牌,受到市場的青睞。
目前,生基村有鹽津縣國營坪頭茶廠、陳龍茶廠和六品茶廠三個茶廠,每年能為茶農直接創收達300萬元左右。
鹽津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余堂?。好磕昀习傩盏牟枞~種出來,我們茶廠包回收,并且現款支付不打白條。茶葉產業作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好產業,我們100%的保障老百姓的利益,確保他的茶葉能夠賣出。
茶農張芬:每天我們都摘茶葉來這里賣,老板都是給現金的。這段時間茶葉好賣,這幾天都還要繼續采茶葉(來賣),來增加我們的收入。
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茶葉產業,使群眾在茶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地實惠,讓“茶樹”成為農戶穩步增收的“搖錢樹”,生基村駐村指揮長熊明奎說:
生基村駐村指揮長熊明奎:下步我們生基村在產業發展上,要進一步做好品種改良,加強茶園管理,提高茶農技術,做好銷售平臺,提升產品質量,建立完善茶商、茶農的雙綁定機制,讓我們這項傳統的優勢產業打造成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的“綠色銀行”。